如果把风看作一种资源,海风显然要优于陆风。因为海风风速大,垂直切变更小,湍流强度小,有稳定的主导方向,而且四季常有。因此海上风电被寄予厚望,但由于开发难度大,起步晚,中国海上风电直到近几年才走向繁荣。
如今,中国1.8万千米的海岸线上,近海风电已经“机满为患”,趋于饱和。但“十四五”规划的刺激效应仍在,行业景气度也在延续,行业开始把目光投向深远海。国内海缆“三巨头”(东方电缆、亨通光电、中天科技)正在为深远海作准备,三者占国内海缆市场近九成份额。
50米是深远海的最低深度,处在这个位置的物体每平方厘米的面积要承受6公斤的压力。帮助海上风机输送电力的海底电缆不仅要承受这样的压力,还要经受海水腐蚀以及海洋生物的侵扰,技术门槛很高。
技术门槛越高,市场集中度越高,红利期也就越长,这也就可以解释海上风电业务好于陆上风电、海底电缆业务好于海上风电的现状了。
不过,国内海底电缆起步较晚,直到2020年才真正迎来机遇。稍早进入这一市场的东方电缆,在这波海缆红利中丰收,净利润从2018年的1.71亿涨到2021年的11.89亿;亨通光电稍晚进入,近几年迅速布局海缆业务,“前两年发展不错,2024和2025年前景也会很好”;中天科技优势同样比较突出:一是布局海缆行业早有先发优势,二是海缆技术储备丰富。
然而,一波“抢装潮”后,海底电缆的红利期还有多长?市场现状怎样?海缆企业业绩情况如何?有关业内人士表示:“海缆是海上风电行业一个小的领域,目前海缆国内竞争格局相对比较稳定,国内能够生产海缆的企业也就是5、6家,在毛利率、产能等方面有一定优势,相对来说竞争壁垒比较高,新企业很难进入。”
东方电缆
北仑“土著”的积累
最巅峰的2021年,东方电缆的海缆产品营业收入达到32.73亿元,占其总营业收入的半壁江山(50.21%)。但在2018年之前,海缆只是东方电缆业务中的一个“小角色”。
东方电缆以电线电缆起家,是土生土长的宁波企业,宁波所在的华东区域是中国电线电缆产业集聚效应较高的地方,电线电缆用量很大。但普通电力电缆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激烈,东方电缆开始寻找突破口,即海底电缆。
东方电缆进军海缆领域是有机缘的。其根据地是宁波北仑区,公司总部和前期的生产基地都在这里。北仑区沿海,且临近舟山群岛,舟山群岛是中国沿海最大的群岛,也是中国第一个海洋经济发展特区,其岛屿经济的发展和海洋资源的开发都需要大量的海缆。
在国内,东方电缆较早切入了海缆市场。2005年,东方电缆开发出填补国内空白的35kV光电复合海底电缆、海底交联电缆。2006年,东方电缆成功开发110kV及以下海底电缆并投放市场。
但中国海上风电2010年才开始起步,当年我国举行了首期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包括4个项目,分别位于江苏省的滨海、射阳、东台,以及大丰,整体规模为100万千瓦。
尽管海风市场开启,但进展十分缓慢,本想大干一场的东方电缆迎上市场的当头一棒。2011年至2017年,东方电缆海缆产品营业收入从未超过2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在10%以下。
当时东方电缆的主要业务是电力电缆,占比能达到80%以上,但这项业务毛利率太低,长期在10%左右的水平。所以十几亿元的营收规模,净利润却从未超过1亿元。最典型的是2017年,东方电缆营业收入达到20.62亿元,净利润却只有5019.36万元。
“内卷”之后的选择
从那几年的业绩上看,东方电缆似乎陷入普通电线电缆行业“内卷”的泥潭不能自拔,但他其实一直在为海缆的崛起做准备。
在此期间,东方电缆的研发投入几乎全部用在海缆技术上,2014年IPO募集的资金也只投向海洋——智能环保型光电复合海底电缆制造及海缆敷设工程技改项目,公司管理费用连年攀升,主要便是研发费用的增长。经过持续的投入,东方电缆成功研发出高压、超高压海缆以及脐带缆并投入使用,也零星收获了一些订单。
同样是在此期间内,东方电缆投资建设了海缆生产基地,紧邻北仑港,北仑港是深水港,此外东方电缆在这里还有海缆专用码头和专用海域,据称这是生产大长度海缆的必要条件,可谓占尽天时地利。
但过多的投入让其净利润承受较大压力,如2016东方电缆研发费用为5077.53万元,而其扣非后净利润只有3137.44万元。
等风来,风终于来了。
2018年,东方电缆海缆业务迎来收获期。当年实现营业收入30.24亿元,比上年增加近10亿元,海缆业务是主要“功臣”,海缆产品营业收入增加9.5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也从2017年的5.76%一跃而上升到35.47%。
2019年—2021年是中国海上风电发展的“黄金期”,也是海缆的“黄金期”。东方电缆毫不手软,仅海缆系统营业收入分别实现14.71亿元、21.79亿元、32.73亿元,海洋工程业务营收分别实现1.34亿元、2.29亿元、8.09亿元。
所谓海洋工程即海缆敷设工程,难度也较大,发电企业很少具备此项工作的能力资质。
高毛利率的诱惑
赌定一个赛道,不能说没有风险,但东方电缆为何要坚持?一是毛利率相对较高,二是入局者少。
东方电缆曾在2014年上市时称,创始人夏崇耀有近30年专业从事电线电缆行业的经验,也就是说他从80年代就进入到这个领域。但21世纪之后,全国的电线电缆生产企业高达一万多家,并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产业集中度低,技术附加值相对较低的中低压电线电缆产品供给过剩。从行业整体来看,行业投入产出低,科技创新薄弱,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所以,电线电缆虽是主导产品,但毛利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2011年—2017年,东方电缆电线电缆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2.59%、11.95%、11.91%、10.72%、10.07%、10.42%、11.33%,反观当时对业绩贡献小的海缆业务毛利率较高,分别为29.44%、37.19%、36.12%、30.18%、31.03%、23.08%、27.44%、39.56%。
2019年以来,东方电缆毛利率一直保持在40%以上,2020年更是达到创纪录的53.72%。
但经历了2020—2021年的抢装潮后,海上风电也降温了。2020年—2023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分别为3GW、16.9GW、6.8GW、6.04GW。2022年东方电缆海缆系统收入22.4亿元,同比减少近三成。好在新增装机量维持高位,2023年其海缆系统营业收入又有所回升。
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表示:“海上风电的风机价格下降比较多,在此推动下,后期海上风电的装机量会有一个明显的增长。过去几年,无论海上风电装机量还是企业的业绩都出现了波动,主要原因是企业在一个项目完成之后需要准备比较长的时间,才能拿到下一个项目。”
亨通光电
2009年,亨通光电正式成立海缆公司——江苏亨通高压海缆有限公司(下称“亨通海缆”),但真正实现盈利还在几年之后。在其庞大的业务结构中,海缆从边缘到中心只用了几年时间。
资本早已垂涎,近日亨通光电的一则公告透露,亨通海缆估值170亿元,而亨通光电总市值也仅有273.31亿元(截至2024年1月12日收盘)。公告称亨通海缆引入战略投资者——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投入10亿元,持股5.41%。
吃到光纤红利
亨通光电最早的业务是光纤光缆,从3G、4G到5G,亨通光电吃到了每一波的红利。尤其“十二五”开启之时(2011年),正是我国宽带提速和3G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的阶段,彼时中国移动(600941)、中国联通、中国电信(601728)三大运营商正在加快“光进铜退”的步伐。
所谓“光进铜退”,有一个背景。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国内上网普遍是以电话线连接“ADSL猫”,也被称为“铜线上网”。但渐渐地,消费者不满足铜线的低速率,而需要更高速率的宽带,于是从2010年起光纤开始全面入户。光纤网络从骨干网向接入网、城域网不断扩建并进一步向用户驻地网延伸,极大地推动了光纤光缆市场的需求。
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亨通光电有全产业链的产品,2008年其光纤光缆业务营业收入为14.02亿元,到2012年实现翻番,增长到33.11亿元。
不过光缆行业周期性很强,每到技术迭代之交,就会出现投资放缓、竞争激烈、毛利下降、产能过剩的情况。
如2013年和2014年,正值3G网络和4G网络更迭的时期,国内光纤厂商持续扩产,光缆厂商也纷纷向上游进军扩充光纤产能。在2014年,中国光纤年产能超过1000万芯公里的厂商已有7家,全球其他地区仅有4家,但国内光纤市场已无法满足高达2.5亿芯公里的庞大产能。2013年—2015年,亨通光电光通信网络产品业务增长缓慢。
2019年,我国光纤宽带接入网和4G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基本完成,运营商建设重心逐步转向5G及光纤网络升级,光纤光缆市场面临短期价格同比下滑与供需失衡的状况,受此影响,亨通光电2019年光网络系统与集成业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9.68%,毛利率下降至25.64%。直到2022年该项业务才开始回暖,主要得益于5G网络和千兆光纤的大规模建设。
海缆业务起步晚
亨通光电从光缆切入到海缆实际是在2009年以后,在海缆“三巨头”(东方电缆、亨通光电、中天科技)中最晚进入。在布局海缆业务的同时,亨通光电还进入了陆上电缆和海洋工程领域。
“十三五”期间,我国海上风电发展渐有起色,“双碳”目标提出后高潮来临。短短几年内,亨通光电在技术难度颇高的海底电缆已小有成就。2017年,亨通光电铺设单根18.15km无接头、大长度500kV交联聚乙烯光电复合海底电缆,在高压、长度等方面都打破了国际垄断。
后来亨通光电又开发了±535kV直流海缆、330kV/220kV/66kV三芯大截面铜芯/铝芯海底电缆。进入国内海缆头部的行列。
2021年亨通光电营业收入首度突破400亿元,其中海洋能源与通信业务收入 57.52亿元,同比增长73.56%,而且毛利率在所有业务中为最高,达到47.11%。正因如此,亨通光电海缆板块获得很高的估值。
近日亨通光电发布引入战略投资者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亨通海缆获10亿元投资,占股5.41%,整体估值高达170亿元。
“买来的”全产业链
亨通光电的特点是热衷于布局全产业链。
早在布局光电领域时,亨通就涵盖了光棒、光纤、光缆全部产品,同时还做光分配网络(ODN)。同样地,在海缆领域,亨通光电不仅有海底电缆研发制造,还有运输、嵌岩打桩、一体化打桩、风机安装、敷设、风场运维等海上风电场运营完整产业链。
另外,除了海底电缆,亨通还有海底光缆,除了海洋能源,还有海洋通信。
但事实上,亨通的全产业链是“买来的”。2018年亨通光电从大股东亨通集团那里买来亨通海洋工程有限公司100%股权,后者主要承接海洋工程施工业务,主营海缆敷设、海上风机安装和运维、嵌岩基础桩施工三块业务。2019年亨通光电收购华为旗下的华为海洋,当时华为海洋是全球第四大海底电缆工程商,主要从事全球海缆通信网络的建设。
追溯到更早的时候,亨通光电的电力电缆和通信电缆(除光通信外)业务也都是通过资产重组得来的。
与通信市场类似,海缆市场也有周期性。中国海上风电经历了2021年的“抢装潮”后,市场开始回落。2022年亨通光电海洋能源与通信业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2.13%,营业成本却提高了10.7%,毛利率减少13.75个百分点。
但企业依然对海缆市场充满信心,亨通光电工作人员表示,公司拥有全产业链的优势,所以未来几年会比较看好这个赛道。
中天科技
起步早,敢突破
在国内海缆“三巨头”中,中天科技的市值和营收规模都是最大的。以2021年业绩高峰时为例,中天科技是463.4亿元,亨通光电和东方电缆分别为412.71亿元、79.32亿元。截至1月12日收盘,中天科技市值394.88亿元,另外两家没有超过300亿元。
中国海上风电起步较晚,2010年才落地第一个项目,真正繁荣则是从2020年开始。在整个海上风电领域,海缆的制造、安装敷设是难度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环节之一,如果没有足够的积累很难短时间占领市场。
国内海缆“三巨头”都是早做准备的,这在客观上确实推动了我国海缆国产化替代的进程,此前高端海缆都被海外企业垄断,尤其220kV以上海缆。而最早进入的还是中天科技,其于1999年进入海洋线缆领域,那时东方电缆才刚成立不久,在普通电线行业的“内卷”中不能自拔,亨通光电一心一意做他的光缆,离海洋尚远。
中天科技的前期精力主要放在海底光缆上。21世纪之初,普通电力电缆陷入竞争白热化,中天科技于是开发了特种光缆,海底光缆就是其中之一。2002年中天科技海底光缆业务产生收入555.6万元,由此开始起步。2004年中天海缆成立,前期主要做岛屿通信光缆,2010年后开始海底电缆业务才开始渐渐增长。
中天科技称,自1999年进入海洋线缆领域以来,公司持续创新研发,推动了海缆行业从浅海向深海、从低压向特高压、从交流向直流的跨越。
为深远海做准备
深远海虽然凶险,但对风电行业来说却是宝藏。一是少了近海渔业养殖、航道等“羁绊”,可以集中大规模建设,二是风力资源丰富,远甚于近海。
根据全球风能协会统计,全球超过 80%的海上风能资源潜力都蕴藏在水深超过60米的海域。离岸200km范围内,我国近海和深远海风能资源技术开发潜力约22.5亿千瓦,近海水深5—50米范围内、100米高度海风开发潜力约5亿千瓦,深远海风能可开发量是近海的三倍以上。
对海缆来说,深远海意味着敷设难度更大,单位成本更高。而超高压、柔性直流是提高性价比的重要方式。对于离岸百公里距离的海风项目,采用高压交流海底电缆所带来的电力损耗、电压降和经济性是不得不考虑的,而利用超远距离、低损耗、传输稳定的高压直流电缆优势明显。
目前,“三巨头”在超高压、柔性直流、脐带缆、动态缆等技术方面都有一定的领先性,这些技术都是为深远海风电准备的。
中天科技工作人员表示,交流电需要形成一个闭环,直流可以直接输送过去,这是两种技术路径,柔性直流的单位造价比较贵,一般是深远海使用才具有经济性,90km以外性价比明显。
中天科技称在柔性直流方面做好了充分的技术储备,电压等级±160kV、±200kV、±320kV、±400kV、±535kV的直流电缆已实现工程应用,其中应用于江苏如东H6、H8、H10的±400kV 直流输电线路长度达108km。
由于环境所限,漂浮式风机或将成为深远海的主流,这需要使用动态海缆。为了搭配漂浮式风机,中天科技早已瞄准66kV和220kV电压等级的动态海缆。
但在动态缆应用上,东方电缆和亨通光电已经抢占了先机,东方电缆已经研制了国内首个深远海浮式风电动态缆系统并成功应用于“海油观澜号”,这是我国第一个距离海岸线100km以上、水深超过100米的浮式风电平台。亨通光电研发的动态海缆已经成功安装在国内首台深远海漂浮式风电机组“扶摇号”,亨通是该项目的唯一海底电缆供应商及敷设承建商。
与东方电缆、亨通光电一样,中天科技也是提供海缆的制造与安装敷设总包服务。
看中海缆资产高估值
对于中天科技来说,海缆只是利高但占比并不大的一项业务。
2022年中天海缆的海洋系列产品营业收入73.23亿元,占总营业收入(402.71亿元)不到两成,但毛利率(33.77%)却是所有业务中最高。占比最高的是电网建设,主要产品是电缆之类,营业收入达到122.77亿元,其次是光通信及网络,主要产品是光纤光缆之类,营业收入为91.38亿元,海洋系列产品排名第三。
不过对海缆业务,中天科技尤为重视,2020年以来中天科技两次筹划分拆中天海缆公司在科创板上市,但均被终止。2020年9月中天科技首次启动筹划分拆中天科技海缆上市的计划,2021年5月向上交所提交申请,但后续因公司考虑到自身经营情况、统筹安排业务发展和资本运作规划等原因,于2021年8月27日终止上市事项,撤回申请文件。
2022年11月,中天海缆又重启上市,中天科技称旨在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拓宽子公司的融资渠道,加速其发展并提升经营及财务表现,从而提升公司持续盈利能力及核心竞争力。2023年3月又终止,理由是中天海缆在中天科技主营业务中太重要,出于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及全体股东的利益保护,决定终止中天海缆分拆上市事项。